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节目 >

冬奥会开幕式彩排三大看点:地屏发光与演员互动,普通人为主阵容

2022-01-23 17:26:22

张艺谋谈冬奥会开幕式:以广场舞的形式,让普通人来表演——引言。

1月22日,备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始了第二次彩排。当晚,绚烂的烟花点亮了北京“鸟巢”的上空。“鸟巢”内,是一批训练有素的彩排人员,按照开幕式的各个环节,举行了全要素、全流程的彩排表演。

本次的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为张艺谋,在筹备冬奥会开幕式的花絮视频中,张艺谋曾说过:“(开幕式)拼的就是导演组的创意。”

本次的开幕式彩排中,张艺谋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参加彩排的人员仅为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但彩排当晚的三大看点,让观众们叹为观止。

【看点一:不设专门的文艺表演,演出更加接地气】

1月22日的开幕式彩排,已经没有了以往的文艺表演节目,而是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并融入了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的理念。

没有了文艺表演,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接地气的表演。

为了能让更多国家可以申办得起奥运会,今年的冬奥会开幕式的流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化简,只能按固定的流程进行。

这道半开放命题,给了总导演张艺谋不小的考验。

回顾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少明星都受邀出席,为奥运会开幕式热场。

然而,总导演张艺谋透露,本次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不再邀请主持人、明星,而是采用广场舞的形式,让开幕式变得更加接地气。

张艺谋称:“中国是广场舞的大国,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人民生活幸福了,才会去跳舞唱歌,所以,我觉得非常好。”

【看点二:“四面台”设计,地屏和演员互动表演】

从彩排花絮中,可以看出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沿用了历届奥运会的“四面台”设计。这种设计下的舞台,可以容纳更多观众,让开幕式更好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冬奥会开幕式的流程无非就是那几样,如何让这些普通的流程,展现出不一样的风貌,成了总导演张艺谋重点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更加出彩,张艺谋采用了全新的科技。

细看《北京日报》记者拍到的开幕式彩排的现场照,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次北京冬奥会主舞台的地面,会“发光”。

在央视《朝闻天下》“冬奥来了”专栏报道中,也能隐约看见发光的地屏,非常酷炫。

“发光”的奥秘就在于,舞台的地面铺上了新科技——地屏。通过地屏,可以实时捕捉演员的行进轨迹,从而实现演员与地屏的互动。

其实,这项互动创意早在2008年就被讨论过,但由于当时科技受限,还未能做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本次北京冬奥会终于可以看到,不少网友都表示很期待。

【看点三:不再使用人海战术,普通人成主演】

考虑到当下全球疫情的复杂,加上冬奥会天气寒冷,总导演张艺谋称,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不再使用“人海战术”,开幕式彩排花絮(现场照),也证实了这一点。

“人海战术”下的舞台表演,固然可以呈现出气势恢宏、国泰民安之感,但当下显得铺张浪费。

为了体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张艺谋直接将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员总人数,控制在了3000人左右,总时长控制在了100分钟左右。

反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光是演员就高达15000人,开幕式时长更是长达4小时。

纵观这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彩排花絮,可以看到,整场表演几乎没有专业演员,都是一些普通人。

为了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则,表演人员是从北京、河北两地筛选出来的。最终参演人员,从儿童、学生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都有。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工作部门,从2019年成立至今,曾无数次提出创意、修改方案,并于2021年10月开始排练,才能呈现出大家看到的样子。这场准备了近两年半的冬奥会开幕式,相信大家没有任何理由错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