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节目 >

国产9.5,一夜翻红?7年零差评,如今更震撼!

2021-08-19 10:04:36

2021年对娱乐圈而言,确为多事之秋。

继吴亦凡被朝阳公安通报、各大社交平台“查无此人”之后,

年初因耽改剧《山河令》爆火、跻身顶流行列的张哲瀚也被彻底封杀——

参加朋友在日本乃木神社(社内供奉的乃木希典,是旅顺大屠杀的积极策划者)举办的婚礼;

参观靖国神社(社内供奉死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甲级战犯);

与印尼总统第四任妻子黛薇夫人(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相关史实,指责中国抹黑日本)合影;

他一次次触碰红线,却以“无知”二字搪塞。

最后被各大官媒点名,更被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进行从业抵制——

四小时丢掉26个代言,个人微博及工作室微博全面封停,相关作品下架或除名。

彼时,正值日本无条件投降76周年纪念日与慰安妇纪念日期间。

一部记录中国幸存“慰安妇”生存现状的纪录片,冲上豆瓣实时热搜。

所以今天,十点君想与各位重看这段历史,体会这段经历遗留的阵痛——

片名《三十二》,即为彼时在全国范围内尚存人世的慰安妇数目。关于这个群体,书本上叙述的苦难太轻太薄,无法概括她们忍辱负重的一生。很多人想去探寻这段经历,一次次试探却不敢触碰,只怕在揭开伤疤时为受害者带来新一轮创痛。但。这件记录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的事情,总有人要去做——

“中国慰安妇生下一个日本孩子。”这段故事,成为导演郭柯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契机。如你如我。在遇见韦绍兰之前,他对慰安妇这个群体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直到白发苍苍的迟暮老妪出现在他面前,他才真切地了解到,这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1944年,日军陆军第十一军包围桂林。时年24岁的韦绍兰背着年仅1岁的女儿外出,却不幸被其抓捕。日军扫荡,一路上掳掠许多妇女。她们被运到慰安所,经历了一场终生挥之不去的噩梦。周而复始的性暴力,日夜加诸于身。明晃晃的刺刀近在咫尺,韦绍兰瑟瑟颤抖,不敢反抗。在逃出生天之前,唯有——打落牙齿和血吞。非人折磨,捱了足足三个月。终于有一次,趁着日本兵打瞌睡,韦绍兰依靠平日望风的经验顺利出逃。这一路,走到夜色茫茫。她带着孩子蜷缩在一户人家的稻草堆里,熬过一晚。天亮后继续赶路,等她到家时,天又黑了。丈夫骂他学坏:“你就回来了,我以为你不晓得回来了”。韦绍兰心里苦——婆婆都懂,在一旁解释:“她是在山上被鬼子拿去了,难道你不晓得吗?”怎会不晓得——生活已是凄风苦雨,困厄却尚未止息。离开慰安所的韦绍兰怀上了日本兵的孩子,留与不留,如何取舍。丈夫嫌她,她喝了药又被救活。后来日本无条件投降,韦绍兰诞下幼子罗善学,转眼已走过六十多个年头。一间破屋,母子两人。韦绍兰丈夫走得早,儿子背负日本人的身份,没有妹仔愿嫁。政府每月发放90块生活低保,三个月可领一次。而韦绍兰买菜一次要五块,只挑白菜买,因为它最便宜。日子拮据,苦水浸到骨子里。难得的是,老人却有常人难及的达观——横亘大半个世纪的苦难,将她的脊背压弯。在漫长的屈辱中,韦绍兰却先一步与世界和解——如韦绍兰一般的慰安妇,还有许多。20万(已知数目,还有一些受害者不愿透露身份,真实数字只可能比这更多),曾经庞大的数字在逐年锐减。

直到,变成片名《三十二》。

以及,郭柯导演在2015年跟拍的后续《二十二》。克制的镜头语言,展现出老人身上从容的力量。她们认真地叙述一段历史,一段沉痛的经历。导演不做煽情卖弄,极尽温柔,只保留无华质朴。一切,正如他所说——

“《二十二》里我是刻意回避使用历史资料的。第一是在这么多年拍戏的过程中,我接受了一种思维,就是只用画面说,不要去用辅助的手段,能用画面说的就不要用台词。其次,我觉得如果用历史画面跟老人们的现状衔接在一起是对她们的伤害。”

2016年8月14日,该片被赠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循环播放,永久珍藏。2017年8月10日,导演郭柯与影片资助人张歆艺等多方达成共识,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一千余万元。影片中的她们,是历史的活证。但穷尽毕生,仍没等来日本的道歉。取而代之的,日本也在等。等她们死亡,等她们不再开口,等一段段令人神共愤的历史长埋地下。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

那些渐次离去的老人,在历史的沟壑中,看起来,轻拿轻放着她们的苦难与余生。

我们不忍碰触,却有人熟视无睹。

斗鱼主播陈一发儿在直播过程中,调侃民族惨痛经历;

B站up主机智的党妹穿洛丽塔裙在旅顺博物馆门口跳宅舞;

网剧版《最好的我们》中饰演“洛枳学姐”的晁然,无视先辈付出,靠捐款息事宁人——做错事就道歉,罔顾民族伤痛。说自己知识匮乏,之后会谨言慎行,引以为鉴,这样的流程已经成了公众人物寻求开脱的固定流程。但他/她们的“歉意”,究竟是为自己“无心之失”乞求谅解,还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选择妥协?十点君相信,答案不必多说。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忘的时代。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隔天就可抛之脑后,一切都以利字当先。于是,这群享受最多社会红利的人,过上了韦绍兰老人口中所说的,红红火火的日子。犯错,道歉,循环往复。斥责声在不断更迭的日子中渐渐虚弱,直至偃旗息鼓。可是。我们真的有资格代替革命先烈原谅他们吗?我们真的有权利代替在战争夹缝中遭受践踏和凌辱的受害者原谅他们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无论如何。历史不容篡改。我辈更不可忘血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