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评论 >

港影:一枚硬币的两面,论香港演员的大成若缺

2021-11-11 13:14:51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影坛确实群星璀璨。

一座商业城市,催生了高度发达的商业电影产业,也出现了华语影坛几乎最顶级的星光。

而更为可怕的是。

数十年大浪淘沙,经历无数场「你唱罢,我登台」,大明星们依然屹立不倒。

这个跨度,只能用奇迹形容。

但就像一枚硬币有花有字,木桶也总有长短板。

任何一个演员,都会有或主观、或客观存在的长处和短处问题。

我们称之为“大成若缺”。

当然成语的实际意义未必恰当。

因为它指的是事物在极致情形下的一种状态。

所以并不是字面“有缺”的意思。

但因为喜欢,姑且用上。

数十年时间长河里,好演员确实太多。

所以没法一一细数。

就拿大家熟悉的演员做一个简单分析,仅供探讨。

觉得不妥的尽可理据说话。

任何观点都来自主观,但我们尽量做到客观理性,不以贬损吹捧为目的。

先谈非特定类型商业演员。

周润发,被称作香港之子。

香港影坛「双周一成」时期著名人物,至今日仍有作品产出,可谓老而弥坚。

在1986年的《英雄本色》爆发之前,他已经凭电影《等待黎明》夺得个人首座金马影帝奖杯,但商业市场是票房说话的,所以一直潜心耕耘文艺片种的周润发被称作“票房毒药”,甚至连《英雄本色》的投资都是因为签下了当时歌坛大红的张国荣才得以拍板。

其后开启侧重商业电影的路线,开创黑帮枭雄和赌片类型风潮,在八十年代后半段风头压过成龙。

职业生涯在奖项上有三个金像影帝、两个金马影帝,票房成绩是四个香港年冠和三次打破影史纪录,内地票房三部超过十亿(三番内主演)。

偶像与实力兼具,其表演风格是岳峙渊渟、大开大合,尤以气场为胜,表演最行云流水的作品是2018年的《无双》,尽显数十年从业经验的雄厚底蕴,但并不以细腻和细致取胜。

若说有缺,或在于表演的细节控制和创造力层面,略有欠缺。

但综合气场论之,影坛最顶层人物之一。

梁家辉,又名千面影帝。

出道略晚于周润发,出道以来塑造经典人物无数,以戏路宽广、表演精准著称。

被嘉禾大导李翰祥携带入行,第一部电影《垂帘听政》即以不到电影时长半数的戏份夺得金像奖影帝,在商业电影横行的香港影坛,在票房方面并无多少建树,但其表演能力受到广泛认可,1992年出演《情人》时期是个人声望的巅峰。

手握一座金马、四座金像影帝奖杯,另有金马和金像男配奖各一个,票房成绩有双主二番的《寒战》年冠两次,破纪录一次。

梁家辉是被大多数影迷极度推崇的人物。

演技派代表人物,其戏路几乎绝不重复,兼且创造力极强,也重视细节处理,几无短板,最巅峰的表演在2012年的《寒战》当中,一场廉政公署的戏,宛如神助。

唯一的短板,是眼神戏的深度不够,对于复杂情绪的传导能力稍弱。

毋庸置疑,最顶层人物之一。

梁朝伟,或谓最强影帝。

演技天赋展露很早,1988年就凭《人民英雄》获得金像最佳男配奖,于1994年开始与王家卫合作《重庆森林》后一飞冲天,几乎成为华语影坛文艺深度类型电影的唯一之选,其表演优势在于眼神与微表情的精微控制,而这几乎属于演员最顶级且与天赋相关的能力。

三座金马、五座金像影帝奖,另有两个最佳金像男配奖,论奖项数量为华语男星第一人。

职业生涯有三个一番年冠票房。

得益于外形条件颇佳,属于横跨偶像和实力演员两端的人物,表演本我克制、渊深难测,最强的表演当属2007年的《色·戒》,精准、精微,情绪流转如瀑,光芒无人可挡。

谈到短板问题,有人或要说他戏路不宽,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他真正的不足在于对于常规商业片的驾驭能力,尤其娱乐类型电影更是如此,而且后期表演固化和创作力衰减问题较为严重。

但历史作品厚度可怕,无可争辩的顶层人物。

郭富城,香港影坛的异数。

大家在影坛争锋的时候,他要么在专心歌坛发展,要么迷茫不知方向。

及至定下方向,香港电影却早就大势已去,名导收山,资源开始逐步枯竭,他却几乎完全抛开早期成绩,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重头再来。

其后以连庄金马影帝的绝高起点,开启十数年影坛征战,而他尤其耐得住寂寞,先打磨演技,再征战商业,这个路线就与一般的偶像派演员截然不同,此外其角色共情、情绪控制与释放以及创造力三项能力皆极为惊人,令他一方面在深度上可向梁朝伟看齐,另一方面戏路宽度又可偏向梁家辉路线。

他是整个影坛,偶像派转型实力派演员成功的唯一一人。

有四部顶级作品可陈,《父子》、《最爱》、《浮城》和《无双》,表演可谓光芒万丈。

目前两座金马、一座金像影帝奖,而鉴于其状态持续高涨,未来尚可期。

票房表现极佳,手握三个香港一番年冠,一次破影史纪录成绩,内地票房三部超过十亿(三番内主演)。

能力几乎没有短板,唯一可虑,是未来的香港电影还能有多少资源给他。

后起之秀、成长极快,已跻身顶层人物之列。

刘德华,商业偶像的典范人物。

虽然对演员而言,人气并不是最重要和关键的因素,但长红数十年,也极为难得。

毋庸置疑,他是走商业偶像路线最成功的一个演员。

与王晶的23次合作,大量商业娱乐类型电影为他带来了高涨的人气,在两千年代步入职业生涯的巅峰,演技打磨愈加纯熟,也陆续获得奖项认可。

手里有三个香港年冠,内地票房三部超过十亿(三番内主演)。

奖项成绩非常理想,三座金像、两座金马影帝奖,另有一个金像最佳男配。

而关于他演技问题有许多争议,但大多属于误读。其基本表演功力其实很扎实,就常规商业片而论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名不副实,也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短板当然也比较明显,其一是表演方式的固化,其二是创造力显得欠缺,尤其后期作品表现出角色共情略弱和情绪释放受阻的问题,当然这其实也是大量商业娱乐类型片带来的惯性影响。

结合顶级偶像身份,可列入顶层人物序列。

另外一个特定类型的演员就是周星驰。

1988年开始拍电影,两年后就以绝对的票房能力统治影坛,甚至将出道多年的成龙和周润发压得无法抬头,这就是周星驰的一飞冲天。

而他但是一个专耕喜剧的演员,更在电影方面有不一般的野心。

在1994年《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他就开始首次拿起导筒,在表演上也开始去芜存菁,经过反复打磨,扔掉那些多余的浮夸方式,愈来愈内敛,但表演精准度反而越来越高,其后在《少林足球》和《功夫》两部电影中更趋极境。

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在2008年《长江七号》试图突破喜剧领域表演但转型不成的情况下,果断转身幕后,至今不再出演。

一般人其实很难做到像他这样,能抗拒商业表演上继续成功的诱惑。

年冠八个,破纪录六次,内地最高票房纪录超过33亿(导演身份)。

金像影帝和最佳导演奖各一个。

但对周星驰来说,这个奖项情况完全不足以衡量他的实力。

他几乎可以被视作香港影坛最强的电影人之一。

如果一定要说短板,或许只能是喜剧领域的「画地为牢」。

绝对的顶层电影人,不只是演员。

成龙和李连杰二人当然也很强,但动作领域演员相对偏离传统表演范畴。

也因篇幅问题,所以难免会漏掉其他一些实力强劲的演员,比如刘青云、吴镇宇及后起的张家辉和林家栋,也包括中生代和大量黄金配角型演员。

所以不再赘述。

文中涉及六人,是综合票房、奖项及声望、咖位成绩而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皆为港影人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