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万米的高空,1枚弹头精准的和卫星相撞,这是人类第1次用战斗机击落卫星。这枚导弹并没有高能炸药,而是用零下267.78度的液氦,包裹的红外探测器,和激光陀螺仪组成的动能弹头,以极快的速度撞碎卫星,当2个物体以极高的速度碰撞时,已经不再需要炸药了。这一幕发生在36年前,可想而知今天的反卫星技术会更厉害。
在侦察卫星满天飞的年代,敌国的高分辨率侦察卫星飞到自己国土上空侦察的时候,就像你在睡觉的时候有人在床边瞅着你。最好的办法不是隐藏自己,而是击落对方的这双“眼睛”,于是美国就突发奇想,用战斗机带着一枚导弹,飞到卫星的下方炸掉它。
你别说,这事还成了。1985年9月13日下午,刚吃完午饭不久,肚子里的韭菜馅饺子还没有消化完,飞行员皮尔逊少校匆忙喝了碗饺子汤,打着饱嗝就奔向了自己心爱的F-15A战斗机,地勤加满了油,战机肚子下面挂着一个大导弹,就像一根电线杆子,不知道的还以为电力局的去埋电线杆。
皮尔逊飞了这么久的战斗机,打过坦克,炸过基地,轰过油田,击落飞机,这次的任务有点特殊,自己要开着F15用这根“电线杆子”击落一颗军事侦察卫星。说实话他心里没底,不过胃里的饺子给了他勇气,爬上飞机,加了油门飞上了天。
其实这次打的是自家的一颗卫星,报废了,就算有钱也不能打别国的或者自己家还在用的卫星,这是一颗“太阳风”P78-1卫星,研究太阳风的,没研究出啥成果,自己却被导弹研究下来了。
控制室里的人也是刚吃完饺子,忙得不可开交,有的着急都开始抽烟了。因为要想击落这颗卫星,一定要掐好时间,不然卫星就飞过去了。
这个专业名词叫做时间窗口,就像发射火星卫星一样,地球和火星距离最近的的时间段很短,此时发射火箭用的燃料最少,所以发射的时间窗口是要精确到秒的,打这颗卫星也一样,卫星的轨道是固定的,它飞过来的时候,战斗机正好在它附近,然后在发射导弹击落它。
皮尔逊把F15加速到音速,熟悉的音爆之后战机到了1.2马赫,然后猛地一拉操纵杆,精准的65度角爬升,拉出了3.8G的过载,胃里的韭菜叶子差点吐出来,此时战斗机飞到了11612.88米的高度,远处的地平线很美,圆弧顺滑的就像个饺子,不过皮尔逊没有心思欣赏,赶紧按下按钮,战机肚子下面的导弹飞了出去。
下午1时42分,皮尔逊少校发射的ASM-135导弹精准的击中了“太阳风”P78-1卫星。控制大厅的人沸腾了,有人喊今晚吃饺子庆祝。皮尔逊也成了人类历史上第1位击落太空目标的飞行员,在这次试验后,美国再也没有用战机向卫星发射过导弹,因为得不偿失,后面会讲到为啥?
“阿萨特”ASM-135反卫星导弹,个头挺大的,重1.1吨,长5.48米,粗0.5米,采用红外制导,直接命中杀伤机理,弹头为微型飞行器,靠近目标后,直接撞向卫星。
就像三体里面的水滴一样,不是靠炸,而是靠最原始的撞。既然是靠撞击,必须要准,不然差一点点就会擦肩而过,要知道这样的一枚导弹在36年前价值735万美元,好在导弹争气,因为它设计的很巧妙。
导弹最下面是一台脉冲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和驱动舵面的电动舵机,里面的推进剂重450公斤。第2级也有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不过不是脉冲式的,外加一台惯性导航系统。然后上面就是最重要的作战有效载荷——微型飞行器,也就是用它来撞击卫星的。
微型飞行器像个罐头瓶子,长0.45m,直径0.3m,重13.4kg,别看它不大,但是26斤的重量加上极快的速度就是一枚炮弹。为了能让它精准的看到卫星,给它配了8个红外望远镜,均匀地分布在内环里,外面用制冷套包裹,因为探测器必须在零下267.78度才能精准的探测,所以制冷套里面灌满了接近绝对零度的液氦。
配合红外望远镜一起工作的是激光陀螺仪,陀螺仪的作用是确定初始位置基准,而红外望远镜的作用就是测得的目标信息修正该初始位置基准,说白了就是一个控制大概的方位,一个控制精准的方位。然后把信息传递给微型飞行器两侧的飞行姿态控制发动机,也就是一圈小火箭。
微型飞行器的外围有56个微型火箭,均匀分布在外环圆柱体的四周。每个小火箭壳体内串列装填2个单独点火的药柱,他们用1个喷管,在火箭壳体中部,在需要时点燃喷射气体操纵火箭,进行姿态控制,直到撞击成功。
该实验的关键点是战斗机必须飞到,迎面而来的卫星运行轨道下方的区域,然后战机进入一个非常“陡峭”的大角度爬升,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时间窗口”内发射导弹,这样才有机会成功,飞行员的技术和弹头精准的捕捉能力缺一不可。
因为当时苏联也有类似的技术,并且也不含糊。所以这样的实验会打破超级大国之间核威慑的微妙平衡,一旦对方的卫星被摧毁,可能会引来核报复,最关键的一点是美国的卫星数量全球第一,这样搞下去最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美军就把这些导弹封存了。
西班牙国家德比,世界足坛最伟大的对决之一。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西甲第30轮,皇马主场迎战巴萨。本泽马和克罗斯连进2球,明格萨为巴萨扳回1球,卡塞米罗染红,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