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了!
2月4日晚8点,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从2008年到如今,时隔14年,奥运圣火将再次在鸟巢点燃,无数人在屏幕前翘首以盼。果然,开始的一幕就惊艳了所有人。以中国传统24节气作为倒计时,每个节气都带着一句经典诗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雷响,万物长。”“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接着,立春的小草变成蒲公英,蒲公英散开变幻成“立春”烟花,网友们惊呼:这创意太绝了!
随后,56个民族共同传递国旗的一幕,更是让人看完后直接破防。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奔腾而下,凝化成水立方,在冰球的撞击下,奥运五环破冰而出。慢慢出现在我们眼前,似乎与08年那个从画中立起来的五环遥相呼应。不得不说,张艺谋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了!其实,从张艺谋被选定为冬奥会的导演开始,大家就开始期待着这次冬奥会的开幕式。在此之前,导演张艺谋就在采访中透露,这次冬奥会不搞人海战术。“简约而精彩”才是这次冬奥会最大的特点。一番发言,吊足了网友的胃口。看完开幕式,只想说:张艺谋,不愧是你!相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大家都有目共睹。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让人至今都难以忘怀。从那时起,张艺谋就被称为:让十四亿中国人满意的乙方。今年看到张艺谋再挑重担,网友直呼:稳了!张艺谋本人,也因此成为世界首位,执导夏奥和冬奥开闭幕式的“双奥”总导演。可谁能想到,曾几何时,荣耀加身的张艺谋,曾经差点连大学都没能进去。1971年,张艺谋还是陕西咸阳国棉八厂的一个纺织工,每月拿着36块的固定工资。他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大伯去了台湾。这样的出身,让他成为被边缘的对象,走到哪里都好像矮别人一截。长此以往,他变得沉默寡言。即便面对别人的称赞,他也只是躲在人群中,听完便默默转身离开。一次休息的时候,张艺谋借表哥的相机出去拍照。可玩着玩着他就着了迷,想着自己也买一台。当时一台相机200多块,为了攒钱,他省吃俭用攒了3年。终于在1974年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为了玩好摄影,张艺谋常常一个人缩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大量阅读摄影相关的书籍。因为不能久借,他就先抄下来,再慢慢细读。抄了三年书,张艺谋才敢说:“似乎懂了一些摄影。”后来,他的水平越来越高,成了厂里的业余摄影师。但胶片的消耗,对张艺谋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就像网上一直流传的那个说法: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虽然是个玩笑,但也能看出摄影的烧钱程度。所以他不敢随便拍,每次拍之前,他都会花大量时间来思考。不过,也正是这种窘迫,让张艺谋练就了不凡的构图能力。彼时,他的梦想很简单:“有个好前程,大吃一顿肉,不上夜班,去陕西报社……”1978年5月,北京电影学院恢复高考。因为有特长招生,朋友第一时间想到了张艺谋,对他建议:“你拍照拍得那么好,可以去试一试。”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张艺谋,听完后立马带着精心挑选的作品直奔北京电影学院报名处。令他惊喜的是,老师们一看到他的作品,眼神立马就变了:“这真是你拍的吗?比我们摄影系的老师都拍得好。”虽然作品得到了肯定,但是招生的年龄限制,顿时让他心里凉了半截。老师遗憾地告诉他:“你年龄超了5岁,无法被录取。”走投无路时,还是朋友给他支了一个招,让他找找文化部领导。张艺谋七托八托找了好多人,才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了领导手里。领导看完,也被张艺谋的水平震惊了,当天就做了回复:
“很有水平,立即通知张艺谋入学深造,以进修生或其他名义解决超龄问题。”就这样,张艺谋成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一名新生。
进入北影后,他见到了太多新奇的事物和厉害的人物。突然觉得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特长,简直就是雕虫小技。于是,手握相机的大龄青年张艺谋变得更加勤奋。为了尽快熟悉镜头,他把抄书的习惯带进了电影院。每次看电影时,随身带着一把卡片,遇到好的构图就记录下来。大学四年,张艺谋一共看了514部电影。周围的同学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他只回答:“我起点太低,没办法。”毕业之后,张艺谋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对待拍戏,他有股异于常人的执拗,每次不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决不罢休。拍《黄土地》的时候,每一个镜头,他都极度较真。一旦没拍好,他就不断责备自己,脸色非常难看,与他合作的陈凯歌经常叫他“张黑脸”。37岁那年,为了演好《老井》中的角色。他整整三天不进油米,最终凭借出色的表演,拿下了金鸡、百花两个影帝。后来,他偶然接触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看完后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一定要把它拍成电影!他火急火燎地跑到北京找莫言。拿到版权后,就第一时间去寻找书中那片火红且充满野性的“血色浪漫”。可找遍全国,他都没找到那片高粱地。于是,不愿将就的张艺谋便在山东高密买下了100多亩空地,亲自开始种起了庄稼。等到半年之后,高粱地初具雏形,拍摄才进入到下一步。1988年,《红高粱》正式上映。谁都没想到,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掀起巨大轰动,更是斩获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要知道,这是中国电影人当时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奖项!张艺谋倾注在电影的热情和汗水,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自那之后,他的导演之路越走越顺。由他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经典影片,让他不断在国际上摘金夺银,真正成了享誉世界的大导演。2006年,张艺谋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他很清楚,这次奥运是中国第一次申奥成功,寄托着无数中国人期盼许久的梦想。一旦搞砸,后果不堪设想。但成为奥运开幕式的导演,是无数导演的梦想,即便千难万难,他也从未想过放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你一生可以拍很多电影,但你一生只有一次奥运会。”为了这次奥运,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开了2000多次会议。也许上一秒刚想到一个好点子,下一秒又被他自我否决。漫长的创意过程充满了压抑和苦闷,令所有人倍感煎熬。他几乎天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工作。直到成功点燃奥运圣火的那一刻,他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次奥运开幕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中国,有8.4亿的观众收看了这场演出,堪称当时中国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转播。在美国的电视收视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8.6%,创下非美国举办奥运会最高收视纪录。毫无疑问,张艺谋没有辜负国人的期待!08年奥运会开幕式,在他手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经典难忘的画面。比如开场时,刷新世界观众认知的“大脚印”,象征着29届奥运会,也象征着中国历经百年的奥运足迹。比如那幅徐徐展开的中华画卷,四大发明、丝绸之路、长城、戏曲……中国五千年文化尽在其中。比如三千多人共同演示的活字印刷,一个“和”字。既是中国汉字的代表,也是中国思想的精髓。比如那棵美轮美奂的天空树,看完让人如临梦中。这些创意与呈现,无一不让人拍案叫绝。他拍出了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与进步,也拍出了中华文化的气象万千。在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清一色的好评:“虽然我不怎么爱看晚会,还是被震撼到了。”“哪怕身在国外,这一刻真想马上订机票回家。”“国师之名,当之无愧!”他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十四亿中国人的认可和赞美!
自那以后,很多盛世庆典的重任都交给了张艺谋。2014年,负责导演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宣传片。2016年,又接到了中国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的任务。再到冬奥会开幕会,又一次让我们直呼“张艺谋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了”!在他身上好像总有一种让人心安的感觉。如果说,世界上有做事的人,也有说话的人,张艺谋无疑属于前者。只要他答应了做这件事,那他必然会全力以赴。有人问他当下最困扰的问题是什么?张艺谋回答:“没有啥,就是常常恨自己才华不够吧。”哪怕获得了无数国际大奖,他始终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他曾说:“回想我的经历,一步一步碰上好机会,可比我有才的多得是!假如我还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说不过去。”你很难想象,他已经是位70多岁的老人了。但从他的脸上,你看不出任何服老的迹象。即便是如今,他依然还在和自己死磕,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看剧本、挑演员、拍电影。
这就是张艺谋。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国师”,从籍籍无名到享誉国际,张艺谋一直选择的都是最笨的法子。他从来不是天才,对电影的执着和热爱,让他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走到现在。他曾把自己最好的青春献给了电影。未来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诠释出更多更好的中国式浪漫!一起为中国梦点赞,给奥运健儿们加油!
西班牙国家德比,世界足坛最伟大的对决之一。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西甲第30轮,皇马主场迎战巴萨。本泽马和克罗斯连进2球,明格萨为巴萨扳回1球,卡塞米罗染红,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