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新闻 >

Polly基金:从股票到基金,我的12年投资路

2021-09-23 14:36:14

09年,他拿着3万块压岁钱入市,起起落落走过了12年的投资路,他体会到了市场的变化莫测,也深知自己的渺小。投资让他明白“世间万事皆概率”,需要更高的能力来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在生活中,他奉行极简主义,是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运动坚定支持者;在学习中,IT和生物医学背景出身的他,日常沉迷研习金融专业课程,从斯特朗的《投资组合管理》、理查德和雷诺德的《主动投资组合管理》中受益匪浅,开始量化投资之路,偏爱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在投资中,历经几轮牛熊,他形成了“重点投资基金,关注资产配置,强调风险管理,借助量化手段”的投资风格。

他认为理性的金融模型可以规避一些坑,也坚信只有配合感性的市场洞察和人性洞察才能做好投资。今天就跟秀哥一起走进 @Polly基金 的投资故事吧。

初识投资,是存折里压岁钱的利息

关于投资的意识,读书时期就形成了。最早知道投资是上小学,家里有几本家长工作用书,内容跟银行、股市、期货有关,看不太懂就当闲书看。高年级时拥有了家长帮开的存折,我就把压岁钱和考试奖励放进去,关心能拿到多少利息,滚雪球之路从那时已经开始。

存折里的压岁钱利息给了我一些灵感,初中时每次考试前和同学打赌,如果名次低于某值,同学给我几十块钱,考砸了能得到心理安慰;考好了我给他同样数目的钱,反正家里给的奖励更多。现在看来,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对冲风险的意识,算是最早的“衍生品”交易。

后来赶上2007年全民狂欢的大牛市,身边长辈们纷纷入市,到处都是谈论股票、基金的人,自己也开始留意金融市场。“十年黄金大牛市”,“死了都不卖”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不会轻易相信“赛道”永远牛这种事。看到泡沫化为泡影,也就看到了市场的变化莫测,我打算做好知识储备后再开启投资之路,2009年市场复苏我才正式开户。

2009年到2021年,12个和投资相伴的春夏秋冬,我感触最深的是“不可知”。经历几轮牛熊,深知自己的渺小,慢慢感觉到不仅仅是股价,“世间万事皆概率”。人或许能知道某些事件的概率,但多数结果是不可知也不可控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选择”概率有利的赛道(比如基金),“努力”稍微影响成功的概率(量化筛选超额收益高的基金),通过“坚持”尽量把有利的概率转化为成功的结果(长期持有),如果结果不如人意,也必须“接受”(做好配置风控,不至于造成严重损害)。

金融市场是量化版的社会,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盈盈亏亏的投资路,重要的是不断成长

我投资主要依靠组合管理,实现稳健收益、较低回撤(不超过15%),持有单个基金、股票的仓位都不重。投资组合的日常是:这个涨那个跌,很少有特别突出的大牛股,也少有踩雷亏惨的时候。但这么多年还是有很多投资案例值得分享。

充满偶然的第一桶金

09年,我拿着自己的3万压岁钱入市,谨小慎微,越涨越加,看着券商研报买了一堆股票,到年中市场猛烈回调,浮盈几乎吐干净,觉得自己太菜,此路不通。开始在网上搜基金论坛,从持有封基等老师的帖子学会封闭型基金的基本原理,大体了解封闭型基金的收益来源:净值增长,折价收敛,折价分红,其中净值增长是最重要的。结合书,知道夏普比率同时考虑了风险和收益,自己用同花顺导出数据算夏普比率,选出了一些看好的基金。当时兴华有点像现在的兴全趋势,历任经理可谓群星璀璨。09年夏天市场从3400点急剧回调到2600多点,正好这个时候进入,不懂什么估值,PE,PB的,大概看看K线形态做了W底就买入,也是运气好。很快净值上涨、折价收敛双击,盈利超10%。

第一桶金的偶然性其实很强,简单用历史业绩和风险选择基金,用历史数据外推到未来,忽略业绩归因和均值回归,也为后来的投资埋下隐患。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是多年后的事了。

交了昂贵学费的暴跌案例

2016年下半年高位买汇利B。它是一支杠杆债券基金,当时看汇利B历史收益率很高,历史风险低于股票基金,性价比很高。还非常学院派的学习了桥水的全天候配置,其中关键点是债券需要加杠杆,放大风险,达到接近股票的水平(风险平价)。 基于上述理由买入汇利B,却完全忘记看一眼国债收益率或中债净价指数。此后半年赶上债券熊市,汇利B一路暴跌,最终击穿了心理防线,精准割肉在最低点,将当年股票基金的收益完全亏光。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拘泥教材、理论、模型,缺乏实战经验和高人指点,非常容易交学费。还是要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实战中学习。另外, 固收类基金也存在不小的风险,长期收益率常不及股票基金。后来借着2018年的熊市,将股票基金占比大幅调升,越跌越买,为后续的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接受教训,开发了债券基金择时模型,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在此提醒一下购买固收+的朋友,享受收益的同时,一定要对潜在的风险有预期,这并不是保本理财。

大获全胜的抄底网格

2020年疫情期间加仓投资。疫情期间很多人对市场十分悲观,开工第一天市场暴跌,好几只场内基金跌停或接近跌停,相对估值大幅折价。当时果断出动20%仓位买入兴全趋势、景顺鼎益、广发小盘等基金。后续美股暴跌,国内市场二次下跌。根据PB指标结合风控模型确定了抄底网格,买入基金的同时,动用备用资金在期权市场卖出认沽期权,在高波动时期收入不少期权费,也达到了自动网格抄底的目的。分批低位买入BAM,BPY,在2021年BPY成功私有化退出,从亏损50%到盈利超60%。

这次成功的投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重要的三个点:1. 资金分散化很重要,关键时刻债券基金和现金能提供廉价买入的机会;2. 风险控制很重要,抄底也需要在估值指标指导下分批进行,任何情况下不能超过风险承受限度,要事先做好风险预算不要事后割肉;3. 情绪控制很重要,上涨时多看看风险指标,最黑暗的时候多坚持一刻。量化很重要,是克服情绪、未知、迷茫的最佳手段。

现在回想,一开始走上基金投资之路,是多年投资没有大赔还有小赚的关键一步。得承认自己当时(现在也差不多)严重缺乏对个股、行业的了解,不熟悉商业模式。利用一些二手、碎片化的消息买个股,如同飞蛾扑火,能在回调中跑出来已属万幸。买基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评价投资组合的方法评价基金,选出业绩良好的基金构建组合减少波动,相对容易一些。

我也特别感谢雪球。雪球是最佳的投资笔记本,写满了过去的成败,非常有利于反思成长。模拟组合功能更是解剖自身问题、探索投资策略的有力工具。

坚持稳健收益,较低回撤的策略

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多年,我开始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关注资产配置,强调风险管理,借助量化手段。

资产配置是长期收益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我的原则是: 积极(较高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50%)、平衡(行业均衡:投资均衡风格主动基金和宽基指数;大类资产分散化:同时投资A股基金、美股基金、债券基金;策略分散化:同时投资主动基金、打新指数基金、转债/转债基金)。

风险管理是生存的法宝。原则是:知己(通过长期的经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最大回撤15%);知彼(了解资产风险特性,如股票基金最大回撤可达30%)。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各种资产的配置比例。按照我举的例子,粗略估计股票基金可以配置50%。

除了上述绝对收益层面的风险控制,另一个不容忽略的点是“主动风险”,即基金经理投资的股票和基准沪深300有多大的偏离。我更倾向于行业配置不那么集中的基金经理。过度集中于某些“赛道”“茅宁”,可能带来短期的良好业绩,但市场风格切换后,容易只赚指数不赚钱。

想做到上述两点,依靠粗略的估计和定性分析是可行、有益的。基金的定期报告能提供足够信息。借助量化模型更加及时、可靠。例如,可以用CAPM模型计算基金的超额收益(alpha),也就是排除大盘涨跌剩下的部分,更好的判断基金经理能力。可以用Fama-French三因子量化判断基金风格,以及剥离风格后的超额收益。搭配不同风格的基金,超额收益更稳定。使用资产或因子协方差矩阵更好的估计风险,确定资产配置等等。量化数据来源,主要是聚宽网和choice、果仁网。定性分析可以看雪球老师们的分析。晨星网有基金经理的留职率、公司整体业绩的数据。

这里还要说一下我对金融模型的态度。量化金融模型是很好的信息处理器,可以把好的投资观点转化为实际收益。不宜神化量化投资、金融模型,如果只会模型而缺乏洞察力,将垃圾信息输入模型,只能得到无用结果;也不宜盲目认为金融模型无用。模型不可能对未来做出精确的预测,但能指导正确的方向,避免无谓的损失。51%的预测胜率也能带来超额收益。

除了用量化指标筛选,主动基金的定性分析也很重要,方法是“好公司-好经理-好基金”。就像看病喜欢上大医院找专家一样:好基金公司的特征是,旗下基金业绩好,团队优质稳定,内控和公司治理较好(没有明显的丑闻),这样可以部分抵消基金经理变动带来的影响,降低“代理人问题”损害基民利益的概率;好经理的特征:风格较稳定,管理业绩中等以上,熊市抗揍。然后选择该经理管理的旗舰基金。通常是成立较早,业绩较好的那支。

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是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运动坚定支持者,FIRE运动是一种以经济独立、提前退休为目标,重视精神幸福感多于物质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FIRE运动支持者集合成社区,自己动手DIY代替买买买,相互交流投资心得,提出了“25倍原则”,即攒够25倍年生活费,每年从投资组合提取4%即可实现“提前退休”的目标。我自行搭建的的蒙特卡洛仿真模型提示,如果结余/工资收入高于50%,年投资收益率高于9%,达成目标就有希望。这也是投资对于我来说非凡的意义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先贤们早就留下了相关教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希望自己,和更多的人,能摆脱消费主义陷阱,回归到昂扬进取的生活环境,获得更充分的自由现金流和自由时间,有更多的资源用于个人成长、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在这方面,我也不断完善个人的具体措施:1. 积极控制不必要的消费,适度保留用于健康、亲情、个人成长的支出,尽快积累金融资产;2. 减少时间浪费,积累人力资本。积极学习高门槛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的投资知识;3. 发扬创客DIY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生活中的多面手,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消费;4. 保护身体健康,维持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采用证据充分的保健措施;5. 尽量做到较高的长期收益率水平、可控的回撤,方法已经讲过了:积极的资产配置+分散化投资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老一辈觉得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很稳定,工资比投资更“靠谱”,更“务正业”。他们的看法值得吸收借鉴。认真工作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钱少的时候做加法比乘法有效。另外,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工作类似固收资产,给加仓提供弹药,也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稳定”的工资上,是极其危险的。远有职场危机,近有疫情期间降薪的教训,更不用说工作和家庭、健康难以平衡。投资需要分散化,人生能力和收入来源更需要分散化,才能有效抵抗风险,保护健康,照顾家庭,在社会竞争中多一分筹码,少一片焦虑。

除此之外,投资能坚持这么久,也源于及时反馈和兴趣:所谓反馈,一方面是投资赚钱尝到了甜头,会投入更多精力,投资这么多年,最开心的时刻是投资收益和工资收入金叉的那一刻。另一方面,投资帮助我成为更好的人。人的成败在现实社会中很难衡量,做对做错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等醒悟过来已为时已晚。而金融市场是量化的现实社会,贪婪,恐惧,愚蠢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反馈,市场女王的皮鞭从不留情。投资久了,情绪更稳定,更敬畏世界的不确定性,面对成功多一分谦逊,面对失败多一分豁达。所谓兴趣,有对几亿真人在线做投资游戏的兴趣,也有认识世界、探寻真理的乐趣。得到真知的同时也得到经济奖励,绝对是人生一大乐事。

送给股市萌新们的三句话

对于刚开始投资的新人,需要特别谈一下线性思维的危害,就是简单认为历史高收益代表未来高收益。新人往往依赖简单的收益率数据或者榜单来选择基金。其实还是应该多做业绩分解、归因,搞清楚过去的良好业绩,是源于贝塔(随着市场水涨船高)、风格(押对了大小盘、价值成长)、是行业(选了好赛道)还是个股(选股alpha),或者打新、交易能力。股市估值不能无限提升,债券价格也不会涨到天上,个别行业不可能脱离整体环境无限扩张市值。如果基金主要靠这些赚钱,很有可能发生均值回归,未来的收益反而变差,是需要警惕的。

我相信金融理论和模型能帮我们避一些坑,可作为有效的信息处理器。但对行业、人性的洞察力是alpha的源头,为金融模型提供有效的输入。 缺乏洞察力,单纯依赖模型和统计,结果不会比算命好。

《孙子·谋攻篇》里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很适用于投资:知己:自己的长处短处,能承担多少风险,打算在哪个方向努力或主动偏离市场共识,打算把哪些方向委托给市场或专业机构。知彼:对人性的认知,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对投资标的的认知,对国情、世界的认知。

未来的投资路还很远,想送给自己也送给看到这篇文章的投资者三句话:• 无财作力:勤俭原始积累• 少有斗智:尽早入市,多学高门槛的专业知识• 既饶争时:做时间和风险的朋友,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