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新闻 >

14年后再看《色·戒》,才明白李安为何要让来真的

2021-04-15 20:28:46

明人不说暗话,李安的《色,戒》自是许多影迷的心头好。

这部电影常看常新,味道鲜美绵长。

夫人以为,打开《色,戒》的密钥只有一把,那就是弄清楚:

王佳芝为何要放走易先生?

或者我们这样表述:

王佳芝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能说她是“叛徒”吗?

她从加入戏剧社到参与暗杀行动直至最终被枪决,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搞明白这个问题,你就可以拍着胸脯说:《色,戒》我是看懂了。

而不是,我看过《色,戒》。

前方全程“高能”,小心驶入!

一、

刺杀行动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主线。

可是,易太太和易先生从一开始,就识破了王佳芝一众人的阴谋!

最明显的例子,是她和易先生第一次约会时留在杯沿上的口红印痕。

老狐狸易先生看在眼里,却未啃声。

不是王佳芝演技不行,而是她阅历不够,意识不到一些习惯的不对。

那么,夫妻俩为何要“放任”其折腾呢?

显然,是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那种成人观小孩耍把戏时稳操胜算的姿态,不过是假装看不见,先静观其变而后见招拆招,甚至“放长线钓大鱼”的娴熟手法。

问题是,被寄予厚望的王佳芝在谋杀过程中迷失了“初心”!

注意,不是本心。

而且,一向沉迷女色的易先生也渐渐被她的单纯和美丽所吸引,两人双双沉沦。

这就非常要命了!

王佳芝为何要“背叛”组织?易先生怎么会动真心?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两人的爱情“祸事”,刺杀行动不就能成功了?

我们还是从王佳芝说起。

处在乱世中的弱女子王佳芝,她很缺少家庭的亲情关爱。

她不是高举民族大义一心报效国家的大女人,而是渴求温暖向往爱情的小女人。

王佳芝从懵懂模糊,在学生爱国的大社会氛围里卷入其中,虽有时代大环境的裹挟,但更多的动机则是和邝裕民的暧昧恋情。

唯有参与进去,才能进一步靠近心动之人。

可惜,王佳芝此时的爱情观很朦胧,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先爱上了!

殊不知,对方抛给她的仅是一点好感罢了。

此处“插”句话,王佳芝就那么缺爱吗?答案是,嗯。

在抗战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节,王佳芝的处境岌岌可危。

母亲死了,父亲带着儿子躲到英国去了。

留给她一栋空房子,她被托付于舅妈抚养,舅妈卖了房子才有钱供她上学。

因此,王佳芝是被家庭抛弃的。

尽管她不至于流落街头还有学上,但心灵上的创伤,感情精神层面的空白可以想见。

这样的背景之下,少女王佳芝怎能不缺爱?

亲情无望,只能寄希望于爱情。

二、

前面说了,王佳芝加入戏剧社,主要还是出于懵懂的爱情。

所以,不能太拔高她参与此中(包括刺杀行动)的使命感与意义。

而此时,邝裕民却没有多少心思和她谈情说爱。

由于哥哥在战争中死亡,母亲不许他参军报国。

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他又怎能善罢甘休?

这便有了组织戏剧社和谋杀行动的举动。

由之,这本是邝裕民们的爱国之举。

说白了,邝裕民并不真正关心身边的这个大美人,他一心所系,只在如何“爱国”。

但之于王佳芝,更多的是被动,是稀里糊涂地置身其中,是少女追随爱情的随心所动。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会一步步入时代洪流的“圈套”!

在前后两次暗杀中,其实王佳芝越来越工具化。

她成了一枚任“上级”(先是邝裕民,后是老吴)摆布的棋子。

不过,王佳芝并非只有付出和牺牲。

对易先生的谋杀之路,也是王佳芝的成长之路。

从加入戏剧社,到谋划刺杀直到两次付诸实践,期间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过程中,王佳芝对自己的认知愈来愈清晰。

她渐渐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也不再一味地被动,而是能主动做出选择和决定。

形成蜕变的关键,正是易先生!

在易先生身上,她获得了作为人的主体性,也感受到了被人爱的滋味。

我们先不讲易先生有没有真正爱过王佳芝,有一点是肯定的:

起码王佳芝感知并确认过这份爱,所以,她才最终决定放他一条生路。

张爱玲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如果简单地拿她的名句来套王佳芝,就会有失偏颇,也是夸大了三场船戏的作用。

诚然,李安浓墨重彩地用臻于极致的“性”影像来表达两人感情变迁的过程。

恰是“性”的汹涌而来,特别是细节上的“考究”,精准地展现了一对乱世中的男女,怎样在身体的碰撞中走近并占据对方的心灵直到魂不守舍的爱恋。

“性”既是炽热情欲的有所依归,也是荒芜心灵的极力救赎。

要是只注意画面的刺激,不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就太可惜了。

三、

简单概括一下。

从第一场对待女特务式的粗暴蛮横、极度不信任,到第二场的渐有温存及眼神交流,再到第三场你侬我侬的彼此交缠,感情爱意的浓度越来越高。

但不能就此说,王佳芝是因为性而爱上了易先生,或者说易先生用肉体征服了王佳芝。

事实上,男女欢愉之外,他们确有精神的撞击。

当王佳芝在日料店里唱《天涯歌女》时,两个人的代入感都很强。

她不自觉地把自己放进了歌词的意境中,“小妹妹似针郎似线,穿在一起不离分”。

易先生目不转睛,听罢后更是落泪。

只因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他们只是朝不保夕的亡命之徒,那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孤独感有谁懂?

而在这一刻,两人的生命之河共汇一处,即便短暂,依然珍贵!

再说送钻戒,更是王佳芝最终确认他们感情的重头戏。

有人会觉得王佳芝很拜金,一颗6克拉的钻石就收买了她。非也!

这既是易先生对王佳芝从“考察”到认可之后水到渠成之举,也是王佳芝解读易先生到底如何看待她的重要“证物”。

王佳芝被处死后,张秘书将钻戒交给易先生。

易先生急切地辩白,这不是我的戒指。

无疑,他是在自我洗白,也是欲盖弥彰的内心流露,所谓“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是也。

总之,种种情节都证明,两人不光有性,还有精神共鸣,更有爱。

所以,不能离开前面长长的“铺垫”,单独拿“性”或者钻石来说事。

毕竟,从香港到上海,自第一次暗杀到第二次行动,中间又过了三年三年时间,王佳芝已不是当初的王佳芝,易先生也非当初的易先生。

一前一后,一杀一放,无不恰到好处!

也就是说,他们在交锋中均丢失了“初心”,跌进了感情的深渊,两人同样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

谁生谁死,还真不“一定”。

从性到爱,王佳芝的刺杀之路要到最后,才是她表露心迹的时刻!

之前是易先生假装看不见,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现在却刚好相反,主动权在王佳芝。

四、

影片结尾,在她说出“快走”两个字的时候,王佳芝整个身体都在微微颤抖,但她心里是幸福的。

一群人被处决时,别人无不惊恐不安,眼神中难掩恐惧之情。

唯独王佳芝,泰然自若!

她不是视死如归的临危不惧,而是为情而死的冷静坦然。

如果邝裕民一行人,起初就能站在她的角度多替王佳芝考虑,能给她真切的关怀,也许最后关头她就会高举爱国大义,完成刺杀行动了。

相反,王佳芝最后的决定并非“蓄谋已久”的必然,而是多少有些即兴为之的偶然。

可惜,她一直以来的孤寂无助无人关心,只有易先生给了她温暖与温存,哪怕再绚烂易逝,但也足够美好真切。

张爱玲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姑且不问有没有或者真不真,重要的是王佳芝感觉到了爱!

她也为自己心爱的人做了最后的努力,当然值得!

滚滚红尘,有人为名死,有人为利死,自然也有人为情为爱而死!

对王佳芝而言,也算是死得其所!

写到此处,我们可以顺道解释下片名的含义:

王佳芝和易先生是先有了性,才产生了爱和情,戒(指)即是易先生爱的表征,是他试图“套”住王佳芝身体和灵魂的明证。

反过来说,两人在一番交锋后,王佳芝成了易先生的“戒”,让他的眼光和心力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移开。

爱就像蛇一样,钻进了彼此心里,再也逃不出来。

回应文首的提问,王佳芝为何要放走易先生?她是“叛徒”吗?

答案是,为了爱。

她也不是“叛徒”,她只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最后总结。

李安说:如果说《断背山》是天堂里的爱情,那《色,戒》就是来自地狱的爱情。

既是地狱的爱情,悲剧便难以避免。

乱世迷惘之中,爱情太渺小了!

但对观众而言,这出悲剧里的华丽、凄美和苍凉尤为迷人。

李安的厉害之处,正在于他的细腻。

如此纷繁复杂历史背景下的一则爱情故事,被他处理得逻辑极为严丝合缝,感情丰厚饱满极具艺术张力。

“情色”为表,“人性”为里,共同谱写了这场《色,戒》大戏。

写完这篇文章,夫人像是洗了个热水澡!

哈哈哈,洗澡去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